重温重要回信精神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六)

发布日期:2024-10-11 14:53     点击量:

编者按:今年10月2日,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两周年,我们都是“收信人”。

两年来,江西地质系统牢记“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殷殷嘱托,以实际行动和累累硕果践行地质报国、服务发展使命担当。本网开设《重温重要回信精神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专题,反映两年来我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成效,进一步激发全局广大地质工作者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信心决心。

 

牢记殷殷嘱托增动力,践行绿色发展有作为

生态处

我局生态修复工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牢记嘱托履职担当,推动生态修复产业健康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主要做法

立足地方协作联动,高位谋划绿色发展。落实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协议,在国土空间规划、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修复、生态环保等方面与地方政府开展交流合作,纾解地方财政困局,合作申报国家级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争取中央资金超10亿元。主动对接行业主管部门,与省发改委、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等建立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发展战略、政策方向,精准对接政府需求,争取生态文明产业政策、资金、资质方面的支持。深化与科研院校、重点企业创新合作,与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省大地数据公司、青岛贯中生态公司、省交投、中电投、挺进环保、华赣集团等单位在美丽乡村建设、矿山生态修复、水土污染防治等领域开展合作,推动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2024年6月,与南昌航空大学共同申报的“南昌市水土污染监测及应急救援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落地,为我省环境应急救援体系现代化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跟踪前沿科技,构建内部合作交流机制。2024年初印发《关于构建全局生态修复产业合作交流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在局系统内部构建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跟踪前沿科技,了解产业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组建矿山生态修复、土壤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绿色矿山建设、土地整治及综合等业务组,定期研讨、不定期实考察学习、实时面对面磋商,为生态修复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把脉问诊、献计献策,达到“内部磋商、行业协调、信息沟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的。

聚焦人才培养,赛训结合促能力提升。针对性开展前沿领先技术、产业政策解读、现场考察调研、案例分析等内容培训,拓宽视野思路,补齐短板不足。抓技能比武,与省总工会联合举办,省地质工会和局生态修复处共同承办2024年江西省“天工杯”地质系统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围绕生态修复产业开展“环境地质调查员”和“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员”竞赛,推动学技术、练技能、比本领,培育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抓项目风险防控,促产业健康发展。抓项目投标报备,出台《关于规范生态环境修复项目市场行为的通知》,防止恶性竞争。举办“业审融合”风险防控交流会,防未病、治已病,加强项目管理,规范制度执行,提高风险防控意识,促进生态修复产业健康发展。

成果亮点

聚焦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制度建设有成效。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助力我省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相继印发《江西省地质局关于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文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江西省地质局关于贯彻落实江西省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改革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实施意见》《江西省地质局关于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实施意见》等生态修复产业制度文件。协助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做好技术规范编制,组织编写的《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指南》已由省自然资源专业委员会正式发布,《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矿山》系列标准之《废弃矿山自然恢复技术规范》正在编制中。组织编制《生态修复项目编制大纲》,规范局生态修复公益项目申报管理等。

兴国模式(治理前后对比图)

服务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技术支撑有成效。一是助力地方政府打赢“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近三年协助赣州市、抚州市、上饶市和鹰潭市成功申报国家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3个,获得中央财政资金9亿元,惠及40个县(市、区),涉及1481座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约3531公顷的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申报入库,深度参与项目招投标并大力承揽,其中,赣州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我局11家单位参与其中11个县(市、区)20余个项目,承揽合同1.73亿元。我局参与抚州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申报生态环境部项目入库22个,获批资金1.14亿元,我局累计中标项目20个,合同额0.89亿元。此外,抚河流域、饶河源—信江流域、赣江中游-湘江源片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以及萍乡市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江西省19个国家级试点县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也在参与实施中。二是“两山论”探索实践有成果,“生态修复+”模式入选经典案例。依托实施的废弃矿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先后探索总结出“寻乌模式”“兴国模式”“永新模式”,有力推动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2021年“寻乌模式”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并于2023年入选全国首批山水工程优秀典型案例。“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生态创新”的“兴国模式”,与“市场投入+系统治理+文旅融合”的“永新模式”,2022年被列入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第一批)。正在实施的赣州示范工程于都宽田乡石含炭质页岩废弃矿治理点,将黑色(煤矸石)+红色(原中央苏维埃)+绿色(生态修复)+金色(乡村振兴、产业)融为一体,有望打造出集“科普研学基地”“碳汇示范与网红打卡点”于一体的“赣州模式”。

练内功强实力,队伍建设有成效。致力科技创新,做好成果总结,近年来局生态修复公益项目申请专利(含软件著作权)28项,其中已获实用新型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3项。致力资质建设,成功申报急稀缺资质,2022年以来实验大队、水文大队、第十大队相继获得环境工程设计专项乙级资质,补齐我局环保产业链短板,为跻身“高门槛”大型污染修复市场、高质量融入区域经济提供准入保障。致力人才选育,涵养“源头活水”,与省地质学会、省环保协会联合举办“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修复学术交流会”,比武打擂促人才成长,推出高质量理论成果,评出优秀级以上论文65篇并汇编成册。推选申报江西省各类生态修复专家库,入选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家33人、省水生态治理专家45人、新污染物治理专家4人。

 

初心如磐强担当,凝心聚力勇向前

水工环处

两年来,全局水工环地质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嘱托接续奋斗,不断提升能力本领,以担当务实精神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以工作实绩助推江西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全力以赴,当好抗旱救援应急队。2022年,我省抗旱减灾形势严峻,局党组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坚决打好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的决策部署,压实责任,快速行动,组建起22支应急抗旱找水队伍,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出动应急抗旱找水队伍257批次、专业技术人员782名、钻机123台套,成功建成抗旱井151口,启用地下水动态监测井23口,地下水应急水源地(萍乡)探采试验井2口。为393个乡镇(村)的受灾点提供抗旱找水服务,日抽水总量达46050余吨,解决了7.2万群众生活用水和2.7万余亩农田灌溉用水,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农田灌溉用水。

全力保障,筑好能源资源安全舱。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不断增强资源能源保障能力。开展江西省地热能、矿泉水资源潜力调查评价,摸清了家底,为全省地热矿泉水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奠定坚实基础。自有矿权安福县赤江地热水可行性勘查通过省自然资源厅的评审备案,备案探明级资源量为2302.75立方米/天,达到增容扩储目的。德兴市柏花塘地热水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地热水自流量达810立方米/天、自流温度37℃,填补了江西赣东北地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空白。加快全省浅层地温能推广应用,开展了樟树市、丰城市等8个县(市)的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实施了江旅青山湖商业综合体地源热泵建设、赣州中恒汽车交易中心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等项目,实现了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在我省大型综合体项中的运用。

新余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探采结合井

黎川县十里天然矿泉水勘查提交矿泉水探明的(B级)优质矿泉水允许开采量2521.44立方米/天,偏硅酸含量38~61毫克/升,并通过“采矿权+土地使用权”组合包形式出让,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先河,实现了由生态“好水”到经济“活水”的快速转化。鄱阳县松林天然矿泉水勘查提交自然边界条件下偏硅酸、锶矿泉水可开采水量为557.43立方米/天(探明级),开创了在碎屑岩地层寻找锶型矿泉水的先例。实施的吉安、新余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调查评价,为吉安找到2处、新余找到5处地下水应急水源地靶区,并为两地各建成1口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探采结合井,初步评价水量约5.4万吨/日,可供67.8万人应急用水。

尽责守土,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守住耕地红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参与江西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承担了36个县(市、区)19872件表层样、52个县(市、区)1590件剖面样的样品采样以及31个县(市、区)的三普成果报告编制等工作。开展了一批以硒、锌为主的特色元素土壤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圈定多处富硒土地资源分布区。《江西省余干县石口镇、瑞洪镇、大塘乡、三塘乡、农垦集团、康山垦殖场天然富硒地块》成功入选第三批“天然富硒土地”认定,认定富硒耕地面积达9.47万亩。实施婺源等5个县、修水等7个县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实现全省国土面积调查全覆盖。

土壤“三普”剖面样采样

尽责护水,做好调查保护水文章。持续开展江西省区域地下水动态监测,集成自然资源部门、水利部门、生态环境部门所属的共计1197口地下水监测井的信息和数据共享,在全国率先完成省级地下水监测共享平台建设。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启动江西省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在全国率先启动古井名泉饮用水源调查与保护工作,发掘全省509口古井名泉,并列入保护体系。完成65个国家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江西省)的运行维护、江西省地下水重要考核指标环境背景值调查,保障全省地下水环境安全。实施了长江经济带(江西段)沿江6县废弃矿山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江西省部分城镇及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等工作,有力支撑我省“水十条”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